上学期开始,湛江市麻章区太平中学等4所中小学有了高水平的美育课程,受到教师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得益于中歌艺术学院开展的服务本市中小学美育教育两个“行动计划”。
为助力本市中小学提升师资美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美育水平,中歌艺术学院党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域延伸到了校园之外,对接湛江市麻章区太平中学、太平中心小学、麻章中学小学部、湖光中心小学等4所中小学,开展了“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和“社会公益音乐普及计划”。学院抽调17名教师和研究生组成音乐、舞蹈、美术、影视传媒4个小组,结合各学校美育工作特点,分别开设相关课程,推进每所中小学美育教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将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
“‘社会公益音乐普及计划’充分发挥音乐系教师的专业特长,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发声技巧、提高其教学能力,有效普及了音乐教育,提升了中小学师生的音乐素养。”学院副院长徐杰说。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学校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文化等优势,立足行业特点,大力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域,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回报社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把初心使命写在南粤大地上。
学校党委积极响应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作为牵头单位对口帮扶遂溪县河头镇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并通过开展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广大党员积极行动、全校师生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共同成立了湛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与麻章区委组织部合作,举办了麻章区海洋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班,为麻章区48名领导干部开展了“湛江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湛江涉海企业人才的高效引进和培育”等6场专题培训,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培训目标和任务。
利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技术优势,学校把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春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水稻种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切入口。4月中下旬,中心成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周鸿凯教授等深入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沿海和湛江东海岛东山镇、东简镇、民安镇等地,对盐渍农田情况开展调查,指导盐渍撂荒农田垦复工作。专家组经田头现场观察、测试,与村干部和种植户深入交流,针对农田不同的受灾类型,制订了抢救禾苗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并对撂荒盐渍农田垦复及沿海农田水稻种植与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滨海农业学院农学系农村科技特派员黄永相副教授和沈雪峰副教授赴吴川市黄坡镇中山村开展水稻丝苗米标准化种植与技术指导。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在前期多次电话沟通的基础上,两位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吴川市绿山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向社里提出建设无人农场的建议,形成以拖拉机和无人机为主力军,集耕地、打田、撒种、施肥、喷药以及收获为一体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制定一系列具有合作社特色的水稻种植及管理企业标准,集成水稻栽培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水产学院孙成波教授、汤保贵副教授、黄建盛副教授、赵力强副教授与吕文刚博士等5位农村科技特派员赴湛江海思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为企业发展“把脉会诊”,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向企业提出发挥高位池多、基围大的优势,综合发展海水鱼繁育、对虾养殖与贝类育苗底播,构建基于生态学的“鱼虾贝综合立体养殖模式”等建议,受到企业欢迎。
经济学院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教育宣讲”“实地调研”“咨询献策”等系列行动,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党员教师刘汉斌应邀先后为湛江市坡头区、雷州市及江门鹤山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高素质农民作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农政策解读”“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专题讲座,通过案例解析,对城乡统筹、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增收、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党员教师闫玉科应邀为2021年湛江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培训班作了“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辅导,深度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政策框架,提出了湛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对策和建议,听讲的干部表示“深受启发”。
中歌艺术学院教师的公益美育课堂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科技人员助力春耕生产办实事
湛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麻章区举办海洋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班
经济学院刘汉斌老师的乡村振兴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