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学校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在雷州市覃斗镇对我校承担的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海水珍珠贝养殖与育珠岗位专项年度实施任务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内容为大珠母贝驯化群体海区养殖与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专家组考察现场,查看记录,并随机抽样测量统计了大珠母贝驯化群体海区养殖与室内池中间培育苗种规格与苗种数量,听取了项目组关于大珠母贝驯化群体海区养殖与室内池中间培育的工作汇报。
项目组于2023年繁育了大珠母贝子二代群体,并开展了子代群体室内水泥池和海区养殖比较试验。经过2个月养殖后,室内水泥池与海区养殖的子一代成活率分别为71.2%和8.7%,平均壳长分别为1.94±0.12cm和1.88±0.10cm;室内水泥池与海区养殖子二代成活率分别为79.5%和14.5%,平均壳长分别为1.90±0.07cm和1.84±0.03cm。
本次验收组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李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张海滨研究员,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跃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叶灵通研究员,湛江市水产学会徐华森高级工程师组成。湛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林和学校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伍彬进行了现场指导。
大珠母贝俗称白蝶贝,是一种用于生产大规格高值海水珍珠的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育珠成功以来,大珠母贝珍珠商业化生产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海区养成期间苗种养殖成活率较低,缺乏用于可植核的母贝。自2012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与广东省荣辉珍珠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野生亲本驯化养殖、苗种繁育、室内中培与海区养成等工作,目前已经培育了二代选育群体,构建了大珠母贝驯化群体海区养殖与室内池中间培育体系,起草发布了地方标准《大珠母贝工厂化繁育技术规范》和《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规范》,为突破大珠母贝养殖苗种低成活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专家组考察现场,抽样大珠母贝